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五星红旗插上东南极大陆——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记

发布日期:2021-04-09 15:30:23

五星红旗插上东南极大陆——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的苦难辉煌历史,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事业必将无往不胜、繁荣发展。

    37年前,中国开始南极考察,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谋求战略空间。1984年,首次进行南极考察前,邓小平同志为考察队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在小平同志题词精神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原国家海洋局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我们开始了南极考察事业的征程。

    37年来,我国在西南极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长城站,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山站,在南极内陆最高点的冰盖上建立了昆仑站,接着又建立了泰山站。船舶更新了几代,现在已有“雪龙”号和“雪龙2”号现代化高科技考察船支撑,已建起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支撑的空中保障系统,几十辆雪地车奔驰在冰海雪原,确保了内陆运输。有力支撑和拓展了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空间,有效地维护了我国南极权益。

    我是从第五次南极考察开始参加南极工作,到今天曾5次作为船长、7次作为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多次作为顾问赴南极工作。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那么激动,心潮依然那么澎湃。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把青春献给了南极考察事业,把人生的亮点放在了冰海雪原。

33年前,我作为船长站在“极地号”船驾驶台,拉响气笛开始远征南极。望着码头挥手欢送的人群,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将代表国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感到无比光荣,这是一次填补自郑和下西洋600多年航海史空白的航行,是一次开拓中国南极考察新领域里程碑的航行,是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大陆的航行。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深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着艰辛苦难。浩瀚的大洋,强烈的西风带,茫茫冰海,无数困难在等待着我们。

图片

当“极地号”船进入南大洋西风带航行时,船只遥摆在38度左右,为确保安全穿越西风带,我在驾驶台一站就是60多小时。船舶进入南极洲后,越往南航行,海冰密度越高,航行也越来越慢,越来越困难。由于船艏长时间与海冰碰撞,形成了一个宽约60厘米、 高约1.1米的大洞,300多吨海水灌进船艏船舱,对船舶安全构成威胁。此时我们离南极大陆还有200多海里,为确保安全,我们加大船载直升飞机起飞频率,寻找海冰薄弱区域,尽最大努力规避厚冰。就这样,带着累累伤痕,带着风险,航行了20多天,终于到达南极。当考察队员看到了万古的茫茫冰原,站在甲板上,挥动着五星红旗,高喊着“祖国,南极我们到了”!(未完待续)

图片

   为了接近岸边,我和考察队领队陈德宏同志、队长郭琨同志、翻译李战生同志乘直升机登上岸,寻找考察站址和接近岸边的航路。近10海里坚硬的陆缘冰,阻挡船舶靠近岸边的航路。我们在陆缘冰上采取多种办法,也无法接近岸边,几天后陆缘冰有所变化,终于在百分之八十海冰的区域挤进距岸边400米、水深20多米的区域抛锚,当大家看到抛锚的时候,都特别兴奋,这是我们要建站的地方,五星红旗要在这里升起,是我们未来进入南极内陆考察的地方!就在大家兴奋还没有消失时,在船艏距冰盖几百米处,意想不到的特大冰崩发生了,塌落下来的座座冰山,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将几十吨重的冰丘和冰块抛到岸上几十米远处,此时“极地号”船被冰丘和冰山挤压的咔咔响。在这突发冰崩的严峻时刻,全体考察队员以无畏无惧的精神,应战这突如其来的威胁。经检查,船的左侧水线区域有16米长2米高的船体被严重挤压变形。此时澳大利亚站、原苏联站提供信息说此处多年没有发生冰崩,这次冰崩不会只有一次。为了减少损失,考察队决定将部分人员撤离到陆地上,但同志们提出“人在船在”,不肯下船。船二副韩长文同志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冰崩在眼前,塌冰围我船,问君何处去,坚守极地船”的豪言。

图片

船被围困了7天,我没有上过床休息,常常站在驾驶台,用方位镜监测冰山变化情况。7天后两座冰山之间出现缝隙,我乘直升机在冰山上空观察发现,此缝隙是我们突围的通道。回到船上向领队汇报后,为保证安全,我建议领队和科考队长乘机再观察一下,领队回来后讲:“船长,这是我们突围最佳路线,抓住机遇突围……”由于冰情严重,我调转90度船头,用了8个小时,当我驾船从两座冰山缝隙突围出去后,两座冰山又合上了。队员看到这种现象说,我们一定会把中山站建立起来,因为老天也在帮助我们。

    突围出去后,我们又重新选择登陆点,此时已是1月下旬了,给我们建站的时间也就不到40天,船上3000多吨建站物资、建站设备要用小艇和驳船运送到岸边,大船与岸边有近3海里距离,还有大量浮冰威胁小艇和驳船的安全。面对困难,全体船员和考察队员,一边卸运物资一边建站,只要气象具备小艇航行条件,就昼夜不停。有时因下降风突来,小艇被困冰海,面对艰辛困苦,大家都无怨无悔,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支撑着我们,一个共同的承诺在激励我们。就是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3000多吨建站物资和建站设备,从冰海上运送到岸上,同时中山站建立起来。

    落成这一天,我本想代表全体船员上岸参加庆祝,但由于天气变化,为了“极地号”的安全,我和船员在海上抗风。我在驾驶台,用望远镜,看到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上空升起,不由的流下激动的泪水,我们可以告诉祖国,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上已升起!

    落成典礼后,站上队员在原苏联站的配合下,乘苏联直升机回到船上,第二天上午10点我拉响三声长气笛,开始踏上回国的万里航程。我拿起高频与留下越冬的同志话别:

中山,中山…

    高站长及全体越冬的同志们,“极地号”声声长笛,表示着我们开始踏上回归祖国的航程,你们留下越冬,将面临风雪严寒和漫长的极夜,还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困难在等待你们。过去的几个月,我们一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中山站,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冰海雪原。同志们,坚信你们在党支部和高站长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圆满完成越冬任务,为南极上空飘扬的这面五星红旗增添新的辉煌!

    待到明年我一定再驾驶“极地号”船来接同志们回家!

    再见了中山!再见了同志们!再见了风雪南极!

 

    五次南极考察后,我曾多次驾船和担任党委书记、领队赴南极工作。我总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中国极地考察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百年才走完的道路?是什么力量让极地工作者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考验中战胜困难化险为夷?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困境中鼓起勇气缔造奇迹?答案就是南极精神。这是在极地考察中队员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这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赢得了世界尊重。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的极地事业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不断取得辉煌。南极精神教育了一批批考察队员,他们又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心血,为南极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他们的拼搏奋斗精神也不断的教育和鼓励着我,努力为极地事业做出贡献。

    今天南极的风雪严寒依旧,虽然再很难去南极,可我们这颗红心没有变色,只要这颗红心还在跳动,我们就能讲好南极故事,宣传好南极精神,助推中国的极地事业取得新的辉煌。

 

                                              魏文良   2021年4月8日



魏文良,1969年11月入党,是我国南极领域航海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立过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和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第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7月被授予中国航海终身贡献奖。

图片







Copyright © 2011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