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进入国家序列

发布日期:2021-10-10 14:12:05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进入国家序列

 

2021年10月9日,科技部批准69个野外站列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其中依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设的“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成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继南极长城极地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气候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后建设的第三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有一座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野外观测台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新奥尔松地区原为挪威国有公司经营的煤矿区,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研究社区,有来自中国、挪威、韩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印度、日本、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在此建立了永久科研观测站,北极黄河野外站正是其中一员。

中国北极黄河站于2004年7月28日正式落成启用,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为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提供稳定的科学和保障平台。自建站以来,主要支撑了海洋生态、陆地生态、空间物理、冰川物质平衡与运动、大气物理与化学、地理信息观测等多个专业方向的科学监测及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大批该区域冰川、海洋、陆地、空间物理、大气长期监测与研究数据资料,具有大量的北极地球系统多要素观测资料和分析评估成果积累。

此次入列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一步明确北极黄河站科学和功能定位,聚焦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效应,极区太阳风能量注入过程及其对空间天气和气候系统的影响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实施大气、冰川、陆地、海洋与生态等多圈层关键要素的长期观测,开展“气-冰-陆-海-生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日地相互作用”研究,构建我国北极长期观测核心平台、国家北极科学研究中心、北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和北极野外观测共享平台与服务窗口。

图片

北极黄河野外站外观图

图片

新奥尔松科研观测站俯视图



Copyright © 2011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