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

发布日期:2021-03-04 06:30:06

自1998年起,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一直开展着从各种极地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工作。由于独特的地理构造和极端的气候环境,极地微生物具有耐低温、耐干旱、耐高盐、抗辐射等特点。


图1  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来自于不同极地生境,是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力之一。 

迄今,科研人员已从南、北极海水、海洋沉积、土壤、湖泊、雪冰等不同样品中共分离到近万株微生物。极地中心相关研究团队已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及大学,包括中科院微生物所、山东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为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新种属的发现、以及极地微生物基因资源挖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极地低温菌种资源的建设将围绕我国极端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探索和发现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极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科研教育、工农业应用等方面提供特殊环境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等。


图2  极地微生物生态不同生境样品来源



图3  船基、站基实验室进行极地微生物的现场富集分离培养



图4  实验室菌株转接工作


图5  菌株API试剂条生化鉴定 


图6  菌株-80℃冻存管实现二维码管理

图7  甘油管在-80℃存放


图8  4℃低温保藏库房,菌株短期续代保藏

 

9  极地菌株Duganella sp.扫描电镜照片



10  极地菌株Devosia sp.透射电镜照片






图11  部分已发表的极地微生物新种、新属


为了提高极地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信息公开,实现未来极地特色菌株资源服务共享,极地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团队和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联合研发了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在整合研究团队历年收集的不同生境来源的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基础之上,开展极端生境微生物分离株的信息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工作。通过新开发的菌株管理系统,用户不但可以查询极地微生物菌株信息、便于索取培养物,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极地菌株保藏、鉴定等服务。

相应的部分菌株信息已于近日在国家极地数据中心-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https://www.chinare.org.cn/pmcc/)。首批200多株极地微生物信息已经实现完全信息标准化及公开共享。未来将持续、有序地进行菌株信息标准化整理的工作,推动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南、北极微生物资源保藏库和共享利用机构。


供稿人:李会荣 研究员


Copyright © 2011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