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极地研究》2025年第37卷第1期封面论文及文章导读

发布日期:2025-04-21 14:33:14

《极地研究》2025年第37卷第1期封面论文及文章导读


   《极地研究》第37卷第120254月出版,共刊发文章13篇,其中研究论8篇,研究进展5极地研究》第1期全文可在期刊网站免费下载https://journal.chinare.org.cn/CN/volumn/volumn_1649.shtml。本期封面论文及文章摘要如下。


论文封面


微信图片_20250421113910



论文标题:基于YOLOv5s模型的北极气旋目标检测方法

论文作者:王钰坤,谢涛,向儒萱毅,张雪红,白淑英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封面解读】

北极气旋是影响北极环境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准确识别对北极航海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深度学习方法融入北极气旋的识别逐渐成为研究的新形势。封面文章基于YOLOv5s模型开展了对北极气旋识别的研究。通过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对比,表明YOLOv5s模型对利用平均海平面气压数据进行北极气旋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识别效果较好,在北极气旋的识别上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image


文章目次


微信图片_20250421113916



文章导读


研究论文

基于YOLOv5s模型的北极气旋目标检测方法

王钰坤1谢涛1,2,3,4向儒萱毅1张雪红1白淑英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237
3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
4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

摘要:气旋是影响北极环境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对其准确识别对北极航海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推出的第五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平均海平面气压数据构建北极气旋目标检测的数据集训练北极气旋识别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5(YOLOv5s)模型并与其他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Faster R-CNNYOLOv4进行性能的验证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YOLOv5s的检测精确率、平均准确率和刷新频率分别为95.26%98.09%64.85 s–1刷新频率较其余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SSD模型提高了15.65s–1YOLOv5s模型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且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能够有效识别北极气旋目标对北极气旋的识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选取2021年冬季、夏季的北极气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冬季3812时产生的北极气旋生命周期为4h, 平均强度为54.62夏季9216时的气旋生命周期为8h, 平均强度为42.82符合北极气旋生命周期夏长冬短气旋强度冬强夏弱的特点。YOLOv5s模型为北极气旋的检测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北极 北极气旋识别 ERA5 深度学习 YOLOv5s模型

doi: 10.13679/j.jdyj.20230017

image



研究论文

南极地区WRF模式3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评估

胡杰1杨堤益1,2邹小伟1,3丁明虎1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北京 100081
2浙江省海宁市气象局浙江 海宁 314400;
3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于极地自然环境恶劣大气观测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极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Polar WRF)是在该地区开展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利用Polar WRF 4.1.1模式对2020320213月东南极近地面气象要素进行模拟对模式中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适用性评估并利用4个从东南极海岸至冰盖穹顶分布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沿海站点ACM2方案考虑了热量和湍流通量的多层结构对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模拟效果最好(偏差分别为12.53%, 1.38 m·s–10.37 hPa)整体表现出最好的模拟效果在内陆站点, ACM2YSU方案较强的非局地作用使得热力强迫引导的湍流混合增加模拟效果更好在穹顶站点下垫面类型较为单一局地方案(MYJ)对气温和风速的模拟效果最好(偏差分别为 3.323.76 m·s–1)。本研究结果对未来极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改进与更系统开展极区边界层数值模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Polar  WRF  东南极 数值模拟 边界层方案

doi: 10.13679/j.jdyj.20230020

image



研究论文

19792021年南极洲飞机可起降率的气候态及其年际变化趋势研究

卢嘉杰1  程灵巧1于乐江234肖恩照234张建军5望春6倪洪波7
霍海峰8张波9张体军23孙波23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 
2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上海 200136; 
3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 200136; 
4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极地冰雪跑道研究院上海 200136; 
5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 201210
6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7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89
8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9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要:19792021年的气象再分析数据本文研究了南极洲的近地面气象要素满足航空起降要求的概率分布(即可起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南极洲飞机可起降率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空间差异等时空变化特征西南极飞机可起降率总是高于东南极高原区域如西南极的夏季可起降率气候态平均高达57.0%, 而东南极的高原区域只达到49.4%; 夏季最高然后依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从长期变化趋势角度来看夏季大部分内陆地区飞机的可起降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多数沿海地区可起降率呈上升趋势在春季大部分高原地区和威德尔海内侧地区等飞机可起降率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考虑日照时间的前提下各个子区域的大部分季节里近地面风速、温度和能见度的影响各异。沿海地区飞机可起降率更易受风速影响高纬地区(包括东南极高原和整个西南极)更易受降雨(含降雪)情况控制的能见度影响。此外南极几个主要冰架区域升温严重因此在机场选址时还应考虑冰架或内部冰盖崩塌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可起降率 气象要素 时空变化 航空 南极洲

doi: 10.13679/j.jdyj.20230065

image



研究论文

基于MODIS影像的北极冰水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孙绍哲1,2,3邝慧妍1,2,3叶玉芳1,2,3于志同4惠凤鸣1,2,3

(1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 
2中山大学极地环境立体观测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珠海 519082; 
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 珠海, 519082; 
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北京, 100094)

摘要北极海冰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极地冰水分类研究可以获取精细的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为船舶航行提供关键的冰况信息。本文基于25景北极地区的MODIS近红外波段光学影像依据海冰和海水在该波段反射率差异大的特点利用直方图动态阈值法、迭代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大津法以及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5方法开展冰水分类研究和定量化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反射率直方图为双峰分布的影像(影像中无薄冰), 5种方法均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冰水分类结果总体分类精度均在0.82以上。当反射率直方图为三峰分布时(影像中有薄冰), 迭代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和大津法均存在错分现象总体分类精度均在0.76以下而直方图动态阈值法和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能够准确获取冰水分类阈值其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均能达到0.94以上总体上迭代阈值法和最大熵阈值法在冰水分类求取阈值上存在明显的高估问题特别是对于反射率直方图为三峰分布的影像大津法在面对反射率直方图为双峰或三峰分布的影像时均能识别出阈值所在的波谷位置但在分类结果上存在一定偏差而直方图动态阈值法和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在基于阈值法的冰水分类方法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更加适用于北极地区不同冰况下的冰水分类研究其结果可为极区航行以及大尺度海冰观测与数据模拟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光学影像 冰水分类 近红外波段 直方图动态阈值法 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

doi: 10. 13679/j. jdyj. 20230022

image



研究论文

基于风云三号系列卫星数据的北极海冰密集度反演产品的对比分析

张大千1张录军1,2储敏3张熠1

(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3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摘要:文将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风云三号系列卫星(FY-3BFY-3CFY-3D)中提取的多卫星组合序列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产品(FY-3数据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0.25°逐日SIC产品(OISST数据集)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MASAM2SSMISSIC产品(MASAM2数据集和SSMIS数据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FY-3数据集、OISST数据集和MASAM2数据集在大西洋扇区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50.130.13, 在太平洋扇区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0.110.12, 主要差异来自FY-3数据集对9SIC数值的异常高估; (2)FY-3数据集的海冰范围偏差在全时段小于OISST数据集, 2016年后小于MASAM2数据集最小平均绝对百分比偏差为2.5%在边缘冰区范围方面, FY-3数据集和MASAM2数据集在太平洋扇区存在严重低估(标准化平均偏差为45%); (3)FY-3数据集与OISST数据集的质量相当MASAM2数据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长序列SIC反演产品方面。因此建议在如何消除多颗卫星间的数据不一致性方面投入更多的开发研究工作。

关键词:风云卫星反演 海冰密集度 边缘冰区 对比分析 北极

doi: 10.13679/j.jdyj.20230034

image



研究论文

极地冰盖履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张帆1窦银科1吴顺杰2左广宇1王煜尘1,3李根1郭井学3

(1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 
3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上海 200136)

摘要:解决极地冰盖特有地形地貌、严酷自然环境和冰盖移动等导致的自动化监测装置和数据长距离传输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极地冰盖如雪丘、雪垄、冰坝、软雪、硬雪等特有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寒冷、多狂风暴雪等特殊自然环境针对数据长距离传输和人工智能考察作业的需求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极地的冰盖履带机器人。机器人的硬件设计以工控机和STM32F103芯片为控制核心搭载小型综合气象观测装置、实时动态定位装置、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获取环境信息构建铱星9523和网桥通信系统实现远距离数据通讯。机器人的软件设计采用多任务实时调度的FreeRTOS操作系统构建上位机和数据库。此款极地冰盖履带机器人在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依托中山站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性能稳定、通信可靠、具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且较好地满足了极地冰盖作业需求可为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关键词:极地冰盖 履带机器人 环境信息 远程通讯 南北极

doi: 10.13679/j.jdyj.20230039

image



研究论文

冰层钻具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数值模拟研究

史怀忠1,2孙金铭2赫文豪1,3王海柱2熊超2陈晗2胡成涛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光学探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能源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

摘要:的力学性质是极地钻探极其重要的参数主要包括压缩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等。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特性根据平均切削力和切削力变异系数来探究刮削刀头受力特征并开展了切削工艺参数对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刮削刀头切削破冰过程中在刀头前端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在整个切削过程中伴随着离散状冰屑的产生与四溅; (2)随着刮削刀头后倾角的增加冰体塑性损伤程度增加、冰屑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切深的增加塑性损伤程度增加冰屑尺寸变化、飞溅范围也相应增大; (3)切削深度和后倾角的增加均会增大冰体的平均切削力但后倾角在~1、切深在1.0~3.0mm这一范围内变化时波动小; (4)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变异系数的影响显著于后倾角小切深对应小切削力变异系数但增大切深不代表变异系数一定升高。本研究成果可为极地钻探破冰中刮削刀头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刮削刀头 冰层钻进 数值模拟 变异系数 冰屑 极地钻探

doi: 10.13679/j.jdyj.20230024

image



研究论文

智利提交南极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法律问题评析

尹洁 方银霞

(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利于2022年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南极划界案实现其双重目标。一方面基于其2021年发布的国家南极政策重申对南极领地的主权主张另一方面突出与阿根廷存在的划界争端。《南极条约》虽冻结了南极领土主张但并未解决南极领土主权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制度给南极领土声索国提供了重申领土主张的途径但关于大陆架资源的规定也与南极条约体系产生冲突。此外智利以提交划界案的形式展示其与阿根廷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8款划定的外部界限存在主张重叠。本文就智利提交划界案探讨了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南极大陆架的法律地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10款不妨害国家间划界原则的适用和解释以及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对涉南极划界案的立场及其合法性保障。

关键词:智利 南极 外大陆架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争端

doi: 10.13679/j.jdyj.20240046

image



研究进展

南极冰盖表面融水遥感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牛立杭1,2唐学远2,3杨树瑚1张云1

(1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  201306
2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上海 200136
3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表面融水深刻影响着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南极冰盖表面融水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对环南极表面融水的动态监测方法与技术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对南极冰盖表面融水遥感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简介冰盖表面融水影响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主要途径; (2)阐述用于南极表面融水提取任务的遥感卫星产品包括多光谱图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3)突出介绍目前实现南极表面融水提取的主要技术包括阈值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 (4)比较上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展望深度学习在南极冰盖表面融水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表面融水 遥感卫星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阈值法

doi: 10.13679/j.jdyj.20230014

image



研究进展

北极海洋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查宇凡1张瑜1,2陈长胜3徐丹亚2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 珠海 519082; 
3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美国 马萨诸塞州 新贝德福德市 02744)

摘要北极海洋系统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变化及海洋环流会对北极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北极海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而数值模式在预报和预估北极海洋的未来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数值模式之间的设置存在分辨率、初始场条件、驱动力大气强迫等相关因素的差异导致各个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数值模型间存在的上述差异性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北极海洋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探索了海水温度、盐度、海洋环流以及水位等因素的精度及其未来预估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对未来数值模型在北极海洋预报和预估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北极地区 海洋 预报 预估 模型

doi: 10.13679/j.jdyj.20230031

image



研究进展

抗冻蛋白冰结合位点特征及其研究综述

杨如意1, 2廖丽2, 3胥义1

(1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2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上海 200136
3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上海 200240)

摘要冰结合位点(Ice-binding site, IBS)是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 AFPs)与冰晶冰面结合、发挥抗冻作用的关键部分对揭示AFPs调控冰晶成核的作用和机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AFPs与冰结合机制及其IBS; 其次分别选取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AFPs, 并对其IBS氨基酸序列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AFPsIBS都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复的氨基酸序列与冰晶结合而且这些氨基酸通常具有疏水性或者亲水性弱、侧链短等特点使IBS相对疏水和平坦。一般而言相同类型AFPsIBS结构类似。AFP IIBS氨基酸序列为TAA(A), Ca2+依赖型AFP IIIBS均为DTTLTE, 昆虫AFPsIBS一般由TXT序列构成。微生物来源的AFPs可能因种属间差异大, IBS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无明显规律。最后归纳了2IBS鉴定方法。氨基酸定点突变是IBS鉴定的主要方法而分子模拟是对氨基酸定点突变的辅助验证。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AFPsIBS规律AFPs IBS的比较研究及抗冻机制解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冻蛋白 冰结合位点 氨基酸突变 分子模拟 热滞活性

doi: 10.13679/j.jdyj.20230049

image



研究进展

压实雪层跑道的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石文博1肖恩照2陈涛1, 2姜超1, 2黄庆华1, 2唐学远胡彪2
倪佳玲2顾祥林1张体军2孙波2

(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 200092; 
2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上海 200136) 

摘要:航空运输的方式有着往返周期短、能直接抵达科考地点等显著优点在南极建设并运营航空跑道设施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南极科考规模、提高我国在南极领域的影响力。本文综述了已建成的典型压实雪层跑道情况阐述了建设雪层跑道的整体施工流程总结了建设高强度跑道的雪层压实技术即逐步提高压实车配重和胎压以压实到目标密度。详细介绍了多种常用的压实雪层检测技术: (1)贯入仪可对压实后的雪层进行多测点测量用于在压实施工过程检测压实均匀性以及是否有薄弱层的存在; (2)验证车可模拟飞机在跑道起降的载荷用于检测压实雪层跑道施工完毕后的承载能力是否达标; (3)Clegg锤可用于检测施工和维护期间跑道表面的均匀性; (4)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模拟在飞机静载下跑道的沉降情况等。本文还对未来压实雪层跑道技术改善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压实雪层跑道 施工技术及设备 南极

doi: 10.13679/j.jdyj.20240060

image



研究进展

极地科考船实验室智能化实践与应用探讨

陈清满1,2王硕仁1,2何剑锋1赵炎平1  夏寅月1杨博2

(1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上海 200136; 
2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极地海洋科考船实验室构建为一个安全、高效、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平台提升智能化实践和管理水平本文对照智能船舶发展现状与趋势进一步明确了极地科考船智能实验平台的概念梳理了科考系统智能化需求构建科考船实验室智能化初步架构架构包括各实验功能智能模块化设计和关键技术的探索。以上概念在我国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科考船上的应用实践表明涵盖实验室内环境监控、实验室管理和科考管理等内容的科考船智能实验室能有效满足目前现场调查智能化需求本实践可为我国智能科考船舶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智能船舶 科考船 智能实验室 “雪龙2”号 科考管理

doi: 10.13679/j.jdyj.20230028

image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 曹路院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雪龙路1000号  邮政编码:201209  
      金桥院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金桥路451号  邮政编码:200136  
    • Email:connect@pric.org.cn
    • 传真:021-58711663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
网站标识码:CA330000000610288170001